引言:当通用AI遇上特定难题
想象一个常见的商业场景:两位不同部门的同事,采购分析师和法务,都要求公司新引入的AI助手(比如ChatGPT)总结一份刚刚收到的供应商合同。
几分钟后,AI给出了一份清晰的摘要,列出了合同的关键条款。然而,这份摘要对两位同事的帮助却非常有限,为什么呢?
- 采购分析师关心的是成本效益。她想知道付款周期、折扣条款以及和历史合同相比,这次的价格是高是低。
- 法务则聚焦于法律风险。他需要找出合同中任何措辞模糊的条款、缺失的责任界定或与公司合规政策不符的地方。
通用的AI助手无法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“意图”,因此只能提供一份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的内容梗概。这里就需要引出一个核心概念——“场景感知AI” (Context Aware AI)。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智能形式,它不仅能读懂人类语言输入的“内容”(合同上写了什么),更能理解其背后的“意图”(你希望用这份合同完成什么)。
那究竟什么是场景感知AI?它又是如何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做出更智能、更精准的决策?
1. AI的两大核心能力:感知与推理
要理解场景感知AI为何如此强大,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所有人工智能系统都依赖的两项基本能力:感知 (Perception) 和 推理 (Reasoning)。
(1)什么是感知 (Perception)
感知是AI识别和解读来自环境信息的能力。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、自动化的过程,旨在回答一个基本问题:“这是什么?”
想象一下,你看到一个红色的、有光泽的球状物体。你的大脑会立刻将其识别为一个“苹果”。这个瞬间的识别过程,就是感知。AI的感知能力与此类似,它通过分析数据(如图像的像素、文本的词语)来识别模式并对其进行分类。
(2)什么是推理 (Reasoning)
推理则是在感知到的信息基础上,进行逻辑思考、判断和决策的审慎过程。它回答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“我该怎么办?”
在你认出那是个苹果之后,你会开始思考:“我应该吃它吗?它看起来干净吗?附近有比它更好的食物吗?” 这一系列基于“苹果”这个感知结果而进行的深思熟虑,就是推理。AI的推理能力让它能够分析信息、评估证据,并从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,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或行动建议。
现在我们理解了AI的两个基本能力,但要让AI真正变得智能,它还需要理解一个关键要素——“场景”。
什么是“场景”?以地图App为例
“场景”这个词已经司空见惯,细想起来可能又有些抽象,但我们每天都在体验它带来的便利。以常用的地图应用(如高德地图)为例,说明“场景”如何让AI的建议从“可用”变为“有用”。可以通过一个有序列表,逐步增加场景的复杂性,来看看它的价值所在:
1. 基础请求(场景缺失)
- 你的请求:“从家到公司的最短路线。”
- AI的工作:此时,AI仅需执行一个基础的“最短路径算法”。它不关心路况、时间或你的其他需求,只计算出地理距离上最短的那条路。这个答案虽然“可用”,但往往不是最佳选择。
2. 增加第一层场景(时间/环境)
- 你的请求:“现在从家到公司最快的路线。”
- AI的工作:AI现在需要感知一个新的场景变量——实时路况。它会结合道路拥堵信息,推荐出一条虽然可能更长、但用时最少的路线。通过理解“交通状况”这个场景,AI的建议变得更加“有用”了。
3. 增加第二层场景(用户意图)
- 你的请求:“我现在要上班,但需要在路上去一趟加油站。”
- AI的工作:现在,AI不仅要感知路况,还要理解你的具体意图。它需要将“加油站”这个新的实体纳入路线规划,并从众多加油站中(可能还会考虑油价、品牌、用户评价等非结构化数据),为你推荐一个最优的途经点。这时的AI,才真正像一个智能助手。
通过这个例子,我们可以提炼出核心洞察:“场景” 就是AI为了提供更相关、更个性化的回答,所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和用户意图。一个丰富的场景往往涉及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(例如加油站的名称、用户评论等),而高效处理这些数据正是场景感知AI的强大之处。
就像地图App需要理解“加油”这个意图来重新规划路线一样,商业AI也需要理解采购分析师的“控制成本”和法务的“规避风险”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意图,才能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合同分析。
商业世界中的场景感知AI:合同分析实例
现在,让我们再次回到引言中采购分析师和法务的合同分析案例,看看场景感知AI将如何解决他们的困境。
1.两种AI的表现对比
通用AI的表现:一个像ChatGPT这样的通用大语言模型,由于缺乏对特定业务场景的理解,只能提供一份对合同内容的“通用摘要”。它不知道采购分析师关心成本,也不知道法务关心风险,因此它的输出对于两人的具体工作价值有限。
场景感知AI的表现 :一个场景感知AI系统,因为它能理解用户的意图,所以会根据不同用户的身份和目标,提供截然不同的、高度相关的分析结果。
对于采购分析师:AI会自动高亮与成本、折扣、付款周期和交付条款相关的部分。它甚至可能将这些条款与公司历史合同进行对比,指出哪些条款是最优的,哪些还有谈判空间。
对于法务:AI会重点标记出具有潜在法律风险的模糊措辞、缺失的责任条款或与公司合规政策不符的部分。它可能会引用相关的法律案例或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标准,为萨迪克提供决策支持。
2.背后原理揭示
场景感知AI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,其成功的关键在于:它不仅理解了合同的内容(文字本身),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用户的意图(他们的工作目标)。
这是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实现的。其中,知识图谱就像是为AI构建了一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大脑,它不仅存储事实,更重要的是连接了事实之间的关系(比如,这个“付款周期条款”会影响“现金流风险”)。而智能体则像是AI调度的“专家程序”,接到任务后(比如贝丝的成本分析请求),它知道该去知识大脑的哪个区域(采购与财务部分)进行思考和分析,从而得出专业的结论。正是这些技术,帮助AI的推理过程从泛泛而谈,进化到了专业领域的深度分析。
通过这些例子,我们可以看到,场景感知能力是AI从一个“工具”进化为“智能伙伴”的关键一步。
总结:为什么场景感知对未来至关重要
AI的核心能力是感知(识别“这是什么?”)与推理(决策“我该怎么办?”)。 “场景”是连接感知与智能推理的桥梁,它包含了AI做出正确决策所必需的环境与意图信息。通过深刻理解场景,AI能够从提供通用答案的聊天机器人,进化为能为特定用户解决特定问题的智能伙伴。
在应用AI时,最应该记住的最核心的观点是:场景感知AI是超越普通聊天机器人的下一代智能。它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,而是成为能够理解我们独特需求和目标的、真正的决策伙伴。
随着这项技术日趋成熟,它将不仅仅是企业的专利。从个性化医疗方案的制定,到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的学习路径.......。未来已来,而理解“场景”,正是我们拥抱这个未来的第一步。